-
查看详情
江阴农商银行:深化“四贷”机制 激活做小做散内生动力
更新时间:2025-10-24
今年以来,江阴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江苏农商联合银行党代会精神,围绕做小做散专项赋能要求,坚定做小做散战略定位,不断深化“四贷”长效机制,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截至8月末,该行实体贷款(剔除贴现)、普惠领域贷款增幅分别为7.16%、9.56%,有效贷款客户总数较年初净增4.71%。
加强转型与制度保障,提增敢贷信心。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行300万元以下标准化信贷业务,实现300万元以内全流程无纸化、20万元以内全流程线上化审查、审批,依托系统大数据加强贷后管理,减少“人工干预”,线上信贷服务能力有效提升。8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中,线上贷款占比近70%。二是优化信贷流程。推出“线下实地面核+线上模型出额”模式,通过客户经理实地走访与面谈核实,规避“飞码”等操作风险,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性与贷款用途的合理性。上线“拒贷回捞”智能流程,对仅触犯弱规则但整体资质良好的客户,系统自动触发回捞机制。针对个人线下贷款业务,推行“三台六岗”分离模式,重点引入“授信调查岗”,实现贷前调查的专业化与专职化。三是落地尽职免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进一步完善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和容错纠错机制,细化尽职免责正面和负面清单,划清免责界限。
倾斜资源与正向激励,激发愿贷动力。一是调增绩效考核占比。一方面,提升资源倾斜力度,薪酬预算倾向普惠零售业务,“开门红”期间普惠零售条线绩效占比超60%。另一方面,优化考核机制,将分支行行长合规考核收入与做小做散挂钩,压实管理责任。持续优化绩效管理办法,推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齐抓共管,确保战略落地见效。二是单列信贷计划规模。引入社会责任考核体系,涵盖涉农与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普农普小贷款增速、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等指标。单列供应链金融、科创企业、绿色信贷计划和规模,确保规模专项使用。三是强化内部资源激励。遵循价值贡献导向,提升营销费用占比,费用分配首次根据条线FTP利润占比切块下达,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分配,直接授权至客户经理,激发一线活力,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强化服务和渠道建设,夯实能贷基础。一是分层推进网点塑形。线下打造6家综合支行、21家普惠支行和4家社区型支行,精准对接产业链集群客户、供应链金融需求与生态链共融服务,实现从“单一功能”向“生态型服务”转型。以“一行一品一特色”为指引,积极推进网点特色化塑形,目前已打造3家产业特色支行、4家民生特色支行及56个便民服务点,形成覆盖全面、层次清晰、功能互补的普惠服务体系。二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融资为切入点,将核心企业信用穿透至链上多级企业,创新壹链通、钢享融、物联网动产贷、票享融等专项产品,支持产业链发展提升。目前,评议核心企业420户,供应链贷款余额近10亿元,较年初增幅达475%。户数超530户,较年初增幅达283%。三是积极构建科技金融生态。成立科创金融中心,创新打造“陪伴式培育 + 专业化服务 + 生态化赋能”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依托专业团队定制综合融资方案,为科创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与非金融支持。目前,该模式已成功落地6笔科创信贷业务,累计授信金额达1550万元。
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提升会贷水平。一是利用数据资源,精准对接客户需求。一方面,系统构建个贷客群营销体系,总行层面,依托动态客户数据监测与反馈机制,持续推动个人经营类客户、机关事业单位优质客群及整企授信客户名单迭代更新与策略调优。分支行层面,继续深耕属地与挖潜存量,重点聚焦“已授信未用信客群”“我行无贷他行有贷客群”“首提后未用信客群”“下沉式提额客群”四类潜力客群,提升客群识别精准度与营销转化效能。另一方面,“数据驱动”普惠客群精细化管理,依托历史走访、地方征信、劳动竞赛数据等渠道,建立“普惠金融大脑”,精准分析挖掘客户需求,有效提升营收1000万元以上、他行有贷、历史反馈意向融资等重点客户以及供应链客群经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二是优化产品功能,有效提升服务质效。营销推广“e经营”“e消费”“全澄易贷”三款个贷拳头产品及“票享融”等供应链专项产品,持续调优产品功能、简化申请流程、拓展服务场景,方便客户试算额度、预约开户、申办贷款,着力提升信贷业务便捷度。8月末,个人经营性、A类和整企授信三类客群合计新增用信超7800户,金额超20亿元。(王 淼)

































































2025年10月24日




